2006年8月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五版:人物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管支书两次卖店为修路
本报记者 汪嘉林

  “淳安有一群农民打算自己在大山上凿一个隧道出来,而挑头的是一名叫管家恕的村支书……”报料者告诉记者,“这可不是管家恕第一次做出这样‘惊世骇俗’的事儿了,早在1983年,他就自筹资金为村里修建了一条宽约5米,长约60公里的沙石盘山公路。”
  8月3日下午,记者驱车前往淳安县王埠乡曹家坞村,拜访这位对修路着了迷的村支书。

  去曹家坞村的路不好走
  要去曹家坞村是没有公交车直达的。记者开车从杭州出发,沿着05省道西行两个小时便到了淳安,在经过05省道的一个拐点之后,车子便驶上了一段似乎永无终点的盘山公路。虽然从车窗望去,道路一侧风景秀美,但一个紧接一个的急弯根本让人无心左顾右盼。带路的管鹏告诉记者,这条路就是管家恕在1983年带领全村人修建的,而路上的这层柏油还是去年刚刚新铺上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条让开车人捏把汗的山路,对于曹家坞村民们来说,却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希望所在。不记得翻过了多少座山峰,穿过多少个峡谷,又过了两个半小时之后,记者终于来到曹家坞村。
  其实,从外表来看,曹家坞村的状况要比记者想像的好些。黑瓦白墙的二层小洋楼沿着山谷的地形走势慢慢向上延伸,最北边一户人家的门槛似乎已经凌驾于最南边那户人家的屋檐之上。管家恕的家就在曹家坞村的中心位置,全家人知道记者要来,准备了一桌晚饭。“来,来,快坐下吃吧,你是城里来的大记者,不要嫌弃,没什么好菜!”管家恕一边招呼着一边在临窗的位置上坐下。记者不禁细细打量着他:额头是深深的皱纹,两条裤腿儿一长一短,脚下穿了一双沾满灰尘的皮鞋。吃饭时大家没说话,只顾埋头吃。

  20年前第一次卖店修路
  晚饭后,管家恕在天井里摆上两把竹椅,打开了话匣子。这时记者发现管家恕是一个不仅健谈而且直爽的人,之所以吃饭时话比较少,按照他的话说,人心只能一用。
  管家恕告诉记者他是土生土长的曹家坞村人,今年已经年近50。“在农村里,50岁的人就已经是个老头儿了,每天喝喝茶,纳纳凉就已经是生活的全部内容。”但管家恕觉得,自己不能遵循这样的“老规矩”,因为他觉得生活在一方就应该给一方的老百姓带来福气。
  1980年,刚刚20出头的管家恕离开了家乡,只身来到杭州做起了小买卖。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他的食品店生意小有起色,成了村里赫赫有名的“万元户”。外面跑多了,有了对比,也让管家恕深深地感到家乡的落后。
  1982年年底,在外闯了将近两年的管家恕回到了曹家坞村。望眼看去,满山遍野都是村民种植的经济作物,可是一年辛苦劳作下来的成果却都堆在晒场上任其发霉、变质。对于这一切,管家恕看不过去,他打算向当时的老村主任打听情况。一问,方知老村主任一大清早就挑了两担山核桃到镇里去了。
  “这可得费多大的劲儿啊!”管家恕想起自己进村时走的路——一条只有0.5米宽的沙石小道蜿蜒曲折,从村里到镇里足足要翻过两个山头,空着手走还从上午走到了傍晚,不用说挑着担子了。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多,管家恕才在村口看见了老村主任的身影。
  “这山核桃,外面的人都想要,但是进村的路太难走了,他们不敢来啊。山核桃都堆在晒场上也不是个办法,村民们一年的希望可全在这里啊!”尽管老村主任的话真实感人,但在管家恕看来,靠这样肩挑人扛的,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关键还是这路,要让外面的人进得来,里面的人出得去。
  1983年,管家恕当上了村主任,修路成了他第一要解决的问题。可是要修路并不是一句空话,这钱在哪儿呢?“从当时的状况来看,村里几乎没钱,而乡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十分有限,根本不可能拨款给我们村。”万般无奈的管家恕把算盘打到了自己头上:“我在杭州不是还有几家店吗?把店卖了,这修路的钱不就齐了。”尽管家里人几乎全部持反对意见,管家恕还是执意把家中的3家食品店全部卖掉,卖店得来的5万元钱开始谋划他的修路大计。
  管家恕带领全村人投入到这场修路的工程中去,经过将近3年的奋斗,进村的盘山路从原来的0.5米宽变成了5米宽,不但牛车、马车可以进进出出,就连一些大型农用卡车也可以顺利上路。

  20年后二次带头修路
  第二天清晨,记者来到打通横亘在村北口大山的隧道施工现场,看到三四个力气稍大的男人一起挥动着足有百多斤重的石墩将地面夯实,而一些妇女正在不远处搅拌着水泥。人群中,管家恕来来回回地挑运着泥沙和石块,动作机械而不知疲倦。
  临近中午,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说是附近的溪沟里有水了,劳累了一上午的村民们竟然顾不上吃午饭,一下子都冲了过去。
  “呵呵,我们村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由于水系都在山的另一侧,所以村里比较缺水。大伙儿连续干了好几天,却连一个像模像样的澡都没洗过。”管家恕说,这次村里花大代价打隧道的目的,除了解决交通问题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通过隧道把山那头的水源引到村里。
  一说起凿隧道的事儿,管家恕的眼睛一下子变亮了起来。他告诉记者,当年修筑的盘山路在经过20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给村里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逐年减小,村里需要一条更为便捷的出行之道。“村北口的这座山宽为580米,如果隧道打通,进村的路程可以少走将近40公里,不但直接改善了曹家坞村的生活环境,而且还会给临近的几个村子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打隧道到底不像说起来那样轻松,从2005年9月份开始,管家恕便为打隧道的事儿忙开了,他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多次邀请淳安县的水利部门、路政部门等有关专家到曹家坞村,为打隧道的事儿上下论证。现在这条正在修建的路,从村南通到村北,是专为运送打隧道所需的机械而修筑的。

  村里人善意地叫他“一根筋”
  其实,管家恕不知道,村里很多人都善意地叫他“一根筋”。王埠乡党委书记樊卫松告诉记者,管家恕是一个认准了就一定要干到底的人,在村里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什么事儿是半途而废的。
  管家恕告诉记者,虽然县水利局答应给20万元钱,但对于打隧道这样的大工程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再一次把开在杭州的两爿小店给卖了。“为了这事儿,家里人不高兴了,老婆和我吵了好几架,可这又算什么呢。”去年当选为村支书的管家恕觉得,要是能把隧道打通,是件给子孙后代都造福的事情,自己损失的那几个小钱根本就不足挂齿。
  管家恕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这打隧道的资金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但前几日王埠乡乡政府已经表态会对这个项目大力支持,这让管家恕心里有底多了。他期待着打通隧道的第一炮正式炸响。